河南共青团积极探索助力青年科技创新路径 让青年在创新创业赛道上跑出“加速度”
- 来源:中国青年报
- 时间:2023-08-29 05:51:18
为创业就业青年提供免费落脚“第一站”,打造集求职创业指导、帮扶等于一体的青创示范服务平台,设立青年创新发展基金……这两年,一项项优化青年发展,尤其是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普惠政策、实事项目,吸引着河南青年涌入创新创业赛道、创造不凡业绩。
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河南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助力青年科技创新路径,搭建青年创新人才交流成长平台,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培育机制,以活动引领、赛事推动、项目赋能、典型激励、环境优化,营造良好青年创新生态。
在创新创业的路上,河南青年不断向着顶端登攀。在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厂区,工人娴熟地将一款宇航级防火型超轻密胺泡沫材料装上车。“密胺泡沫是一种新型材料,具有极高的吸音性、阻燃性等,是最轻质的泡沫品种。”该公司创始人、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洋洋介绍。
2013年,23岁的李洋洋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生。在一次参观学习中,密胺泡沫进入了他的视野。当时这种材料被国外垄断,价格很高。学成回国后,李洋洋回到老家新郑市,创立了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,誓要改变这样的局面。
挺过了艰难的创业和研发,一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在这名90后手下诞生了。作为国内少数能够独立研发密胺泡沫的企业之一,该公司生产制造的新型材料不仅打破了技术垄断,还走向了国际市场,获得相关专利近百项。
郑州市龙子湖畔,一台技术全部自研的人形机器人仅用0.8度电就能行走134公里,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,它的背后是一家豫籍企业——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。“我们赶上了创新创业的好时代,一个可以以科创赋能产业发展的时代。”该公司创始人、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林杰说。
7月15日,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亮相。“以省医学科学院为基点,重塑研发体系、完善成果转化体系、布局公共实验平台体系、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体系,医学医药创新生态呼之欲出。家乡呼唤更多优秀医学人才,我感受到了满满诚意。”80后归国博士郝国梁在揭牌仪式上一次次被打动,“在河南做科研、做转化的平台已经开启,我信心满满。”当天,他领衔创立的电生理研究所首批入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,在新平台上开始了新事业。
两年多来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下大决心重建河南省科学院,推动河南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、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速融合,省实验室已达14家;坚持“化点为珠、串珠成链”“一群多链、聚链成群”,实行“一链一专班一机构”工作机制,培育重点产业链;实施“1+20”一揽子人才政策,出台促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13条举措,深化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政策实效“精准直达”微观主体……
在创新创业路上,河南各级团组织一直与青年携手同行。在科技创新前沿,郑州大学“启明科创”团队的同学们在行动。“HaChi”是这支团队发明的电子导盲犬,采用了图像处理、超声波阵列点云仿真等自主核心技术,可实现导盲、预警、行动辅助等一系列实用功能,得到了团省委和郑州大学的指导帮助,获得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特等奖、国家级银奖,并得到国家双创训练计划等近10万元的资金支持,目前已在该校众创空间落地运营,整机及技术模块累计销售额达100余万元。
在乡村振兴战场,00后青年薛世杰用技术刷新着青春在田间的高度。薛世杰的老家在栾川县潭头镇秋林村,是家族第五代养蜂人。带着“用知识来改变养蜂现状”的初心,他参加了第九届“创青春”河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,并捧回了金奖。“收到了许多意见建议,坚定了用科技改变传统产业的信心。”他说。目前,薛世杰的公司已取得16项技术专利。
“我们有过技术攻关时的迷茫,也有收获第一笔订单时的喜悦,创业路上虽布满荆棘,但充满希望。团队成员的努力,导师专家的指导,各种人才保障、激励措施,身后总有一双手在支撑,身边总有奋斗者在同行。”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、青年创业者田申说。
周晓荷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来源:中国青年报
关键词: